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

来源: 安徽出版集团 编辑:徐晏秋 分类:省发改委,省级,政策速递 时间:2018-02-12
【字体: 】 【视力保护:

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

皖文改字〔2013〕3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现就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论断,赋予文化建设新的使命、新的要求。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文化改革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动力,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有序推开、逐步深化,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率先完成阶段性重点任务,创造非试点省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全省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机制不断完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文化领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安徽特色的文化改革发展道路。同时也要看到,改革还是阶段性的,成果还不稳固,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研究制定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立新目标、规划路线图、实施新举措,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把文化体制改革推向前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按照“加大力度、巩固提高、深化拓展、攻坚克难、科学发展”的要求,着力在转变职能基础上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在转企改制基础上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在规范秩序基础上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统筹城乡基础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统筹用好各种资源基础上提高文化走出去水平,全面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三、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

1.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回头看”。对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严格标准、查漏补缺,确保改革全面彻底、规范到位。系统梳理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人员身份置换、社会保障衔接、体制机制理顺等方面的遗留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明确责任主体,落实配套政策,巩固改革成果。认真总结改革实践中探索的符合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强,敏感度、复杂度高,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2.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转企改制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党委会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未禁入领域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改进文化企业领导人员选聘方式。完善国有文化企业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制度,进一步提高自主经营、自我创新的水平。

3.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把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构、整合资源结合起来,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支持安徽出版集团、新华发行集团、演艺集团、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等国有大型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国有骨干文化企业交叉持股,推动文化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门类集聚,向主业集中,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中安在线等重点新闻网站和骨干网络文化企业。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培育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报刊传媒企业。鼓励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内的国有文化产业集团全资与控股企业,在国家政策许可条件下探索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

1.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台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落实《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积极稳妥推进安徽广播电视台与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经营性资产和业务优化整合,打造全国一流新闻媒体和产业集团。加快媒体战略转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推进科技类、学术类和非法人报刊出版单位改革。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国有文艺院团实施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能力。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载体。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均等享受、文化发展同步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投入、同步实施。统筹布局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合肥滨湖新区规划建设安徽文化艺术中心。“十二五”期间,力争各市建成“三馆一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剧院)、各县建成“两馆一场”(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加快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剧场、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新型服务载体建设。以市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为骨干,联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推动媒体办好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做好主要党报党刊在农村基层发行和赠阅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加快推进建设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

3.改进公共文化投入方式。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在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比重。建立财政投入公共文化的绩效管理机制,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捐助和兴办农民文化乐园等公益性文化设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投资多元化、社会化。建立健全政府、文化部门、公益性文化单位、基层群众、专业人士共同参与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公益性捐赠减免税政策。

五、推进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依托区域中心城市,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继续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推进“861”行动计划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在重点领域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的引导和规范,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2.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民营文化企业,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实施“百千万工程”,鼓励百强企业做大做优,支持千家规模企业发展提升,促进万家小企业快速成长。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开展民营文化企业100强评选。成立安徽省民营文化企业协会。

3.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开展文化科技创新行动,加快建设我省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动漫基地、数字出版基地(园区)、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着力培育文化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争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出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推动文化与体育、信息、物流、制造、建筑、农业、生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企业增长源。

(作者:安徽)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