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 | 传承文化 活态和常态是根本

来源: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网 编辑:徐晏秋 分类:智库动态 时间:2018-01-29
【字体: 】 【视力保护:

经历了现实的曲折,经过了实践的证明,我们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就相当明确了,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就相当确定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是不大可能犹疑或摇摆的。比如,现在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心有共识、无须赘言的了。去年以来,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及《见字如面》一出炉就走红,因应了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怀念,在社会上掀起了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据媒体报道,河南省洛宁县的“三彩艺术”、贵州省榕江县的刺绣和蜡染,这些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非遗”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成为活跃城乡文化、打造文旅品牌、助推精准扶贫的宝贵资源。今年1月份,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办、国办《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工程的总体目标、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工程保障等,符合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愿望,必将有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这一段时间以来的传统文化热,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国的和平崛起,极大地提振了包括海外华人华侨在内的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崛起中无疑有着文化的因素;未来征程上,要面对和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可知和不可预知的各种风险、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更加需要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现在的“热”是相对于以前的“冷”而言的。因此,面对“热”不妨作点“冷”思考,或许更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或许,这些年我们“跑”得太急太快了点儿(在现代化建设上确实等不起、慢不得),自觉不自觉地卸下和落下了当时认为过时、以为无用、视作包袱、看成累赘的传统文化。待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回望既往,发觉曾经卸下和落下的传统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应该被卸下和落下的优秀文化。

或许,这些年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认识上尤其是操作上的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忽视其成风化人的作用而赋予其过多的经济功能,忽视其潜移默化的性质而急功近利,忽视其润物无声的特性而追求轰动效应。待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回望既往,于反思中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的很多规律性东西。

或许,这些年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太过迅速,我们急于舍弃笨拙而缓慢的书写方式和制作流程,采用轻便而迅捷的呈现形式。待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回望既往,渐渐认识到工具的改进、流程的改变并不能完全传达文化的精髓要义,迅疾和轻灵的新技术根本代替不了精神层面的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尺,滋养着中华民族在生生不息中不断发展壮大。数千年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也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传承中才能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传承,而更好地传承又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深切的文化自知确立文化自信——自知方能自信,不具备自知的自信有夜郎自大之嫌;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觉——自信方能自觉,不具备自信的自觉有虚张声势之嫌;要以坚定的文化自觉促进文化自强——自觉方能自强,不具备自觉的自强有勉力强为之嫌。

对于文化,认识正确、认知准确是基本前提;在发展文化上,以人兴文、以文化人是根本目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不能因为世殊事异而不自觉地“冷”,又不能因为一时功利之需而染上“虚热”,应该以礼敬之心长期保持足够的清醒和应有的定力,以有为之举长期致力于传承与发展。首先要全面深入研究、阐释、普及其核心思想理念,发掘蕴含其中的道德理念、道德规范和丰富珍贵的精神财富,让人们知其一并知其二、知其表亦知其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此,方可“究天人之际”,避免生吞活剥、穿凿附会等弊病。根本要放眼当今时代和社会、当代中国和世界,与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又不断为之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如此,方可“通古今之变”,避免做成纯粹的“书斋里的学问”“象牙塔里的课程”“博物馆里的藏品”。关键要进行“活态”和“常态”传承,正如中办、国办《意见》中部署和要求的“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等,在“活态”传承中促进“常态”发展,在“常态”发展中实现“活态”传承。如此,方能一以贯之地与时俱进,避免时过境迁即“冷”、时来运转又“热”的反复。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