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栋:增强“四力” 创作出新时代的文艺杰作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徐晏秋 分类:智库动态,专家智库,文产智库 时间:2018-10-09
【字体: 】 【视力保护:

参加这次由中宣部主办的推进文艺创作研修班的学习,我收获很大,启发了我们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应该如何围绕增强“四力”,聚焦火热的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杰作。

脚力,指的是深入生活的行动能力。很多作家、艺术家躲在屋子里,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活力,丧失了接地气的能力。文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一个来源,就是生活。因此,作家要增强深入生活的能力。

铁凝谈到了一个如何体验他人生活、具有脚力的例子。她说的是德国电影《单身汉》的男主演,为了去体验一个真正的单身汉的生活,几次拜访,但都不被接受,甚至遭到了辱骂。这个男演员坚持不懈去接近那个单身汉,一次,趁着那个单身汉打开门缝,硬是挤了进去。最后,那个单身汉接受了这个男演员的靠近,和男演员抱头痛哭,对他敞开了心扉,使得这个男演员最后成功演绎了电影《单身汉》里的单身汉状态。所以,铁凝说,体验他人、别处的生活,就要有一种“挤进去”的精神。体验生活,不是走马观花,不是浮皮潦草走过场,而是要用脚“挤进去”。这需要作家有体验生活的强大行动能力——脚力。

眼力,指的是观察生活的能力。我曾经读过一则关于俄罗斯作家的小故事,说的是几个俄罗斯作家在咖啡馆里打赌,看看谁的观察仔细。他们对一个刚进咖啡馆门的人进行观察之后,对其进行描述。在这几个俄罗斯作家中,契诃夫胜出了。契诃夫不仅观察到了这个进来的男人鞋子上的泥巴,推断出他刚才走了多远的路,从哪里来,而且根据穿着说出了这个人的职业、家庭构成,他为什么呈现出烦恼的表情,他的身体有没有疾病,他还要去哪里,他未来的生活中可能发生什么等等,让作家同行大为折服。

唯有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磨砺,对人和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才能保持观察力的敏锐。作家和生活可以从观察、体验、想象三个方向来发生密切的联系。这是作家应该具备的三种才能。当然,这三种才能,一般每个作家只要有一种突出,就能够得心应手地写作了。

脑力,指的是在生活中深入思考的能力。作家要有创造性的思考能力,要有书写生活的勇气和责任担当。歌德曾告诫青年作家:“要牢牢抓住不断前进的生活不放,一有机会就要检查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明,我们现在是有生命力的;也只有这样,在日后的考察中,才能表明我们曾经是有生命力的。只有了解了生活,认识了生活,才能塑造出各种力量运动的碰撞,紧紧依靠生活和现实是文学的基础,超越生活,就是文学作品成为作品的根本条件。”

作家既是生活的仆从,又是生活的主人。是生活的仆从,因为作家无法摆脱生活对他的影响和制约;是生活的主人,因为作家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他必然创造出一种生活之外的独特的文艺作品。文学和生活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生活一般是靠自己的力量生成的,是人创造的;文学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歌德认为,作家写出的作品不是生活的自然的摹本,而是“第二生活”,吸收了许多生活的表面现象,从生活中摄取了“意义重大,有典型意义的、引人入胜的东西,甚至给它注入更高的价值”。

因此,文学作品就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存在,作家通过这个整体与世界对话,而这个整体在生活中是找不到的,它是艺术家自己的精神产物。作家无法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与时代融为一体。比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马人,实际上就是和莎士比亚一样的英国人。一部作品,没有思考,就没有灵魂,因此,脑力的增强,是很多作家、艺术家的必修功课。

笔力,指的是艺术创新的能力。作家必须有不断创新的勇气,要融会贯通,继承本来,学习外来,面向未来。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由中国深度参与的新全球化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使得作家必须要放眼全球,因为,中国人每天都在世界各个地方创造着新的故事。这一全新的景象,是我们的作家过去没有面对和经历的事情,创造性地书写和讲述中国人新的传奇、新的故事,是作家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关键看作家自身有没有这个文化自觉和宽阔的视野了。

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在一个自信、对外开放的文化大环境里,广泛地吸取世界文学的精华,中国作家的视野开阔,胸襟扩大,才可以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有成群的杰出作家出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就能够迅速提升。

中国作家在创新发展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创新和创造,对每一个作家、艺术家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艺术形式和内容如何更完美地统一;如何在新媒介、新词汇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寻找到更为适合的艺术表达形式;如何创造性地书写我们眼前丰富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是每个作家、艺术家的任务,也考验着每个作家、艺术家的能力。在这里,我想说,作家、艺术家应该努力去寻求创作的难度。没有难度,就没有高度、厚度、丰富度。只有面对艺术创造性的难度,才可能创新、出新,才能有文学艺术的发展。

不断增强“四力”是能够创作出好作品的关键性因素。增强“四力”,是作家、艺术家写出好作品的保证。

(作者系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作者:邱华栋)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