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非遗联展推动“活态传承”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徐晏秋 分类:宣城市,安徽文产,产业聚焦 时间:2019-11-22
【字体: 】 【视力保护:

题图:歙县昌溪乡昌溪村农民表演《草龙舞》。吴建平 摄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叠罗汉”。 吴建平 摄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省内外一大批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和工艺品,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涨了见识,更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自豪感。”11月9日下午,在宣城市宛陵湖畔文化广场A馆一楼的第四届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展区,市民李宗华和儿子流连忘返,大呼过瘾。

非遗盛宴 美不胜收

“本届联展系首次在我省举办,四省分别以‘锦绣潇湘’‘漆艺荆楚’‘陶韵赣鄱’‘文房江淮’为主题,选取最能代表本省特色的湘绣、漆器、陶瓷和文房四宝等非遗项目组建专区,让广大观众零距离体验四省独具魅力的非遗文化。”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调研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范瓦夏告诉记者。

在湖南“锦绣潇湘”展区,一幅两面绣着猫的湘绣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赏。“这叫‘双面全异绣’,是湘绣最高难度的技法,采用的是湘绣独有针法‘鬅毛针’及藏针引线技法,在透明底料上绣出小猫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神态,一面凝神专注,另一面娇憨顽皮,神态不同,但都活灵活现。”首次参加非遗联展的湘绣省级非遗传承人成新湘介绍说。

“就这么一捞,从水里就捞出了宣纸,真是神奇!”在安徽“文房江淮”展区,宣纸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朱建胜正在跟同事现场展示捞纸工艺,随着竹编纸帘在纸浆中一来一回,一张张洁白晶莹的宣纸在他们的巧手下“出水”,让围观者啧啧称奇。

走进四省非遗联展展区,仿佛走进一座“文化大观园”,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据介绍,本届联展共展出52个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6个,近百位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汇聚在一起,为社会各界献上一场非遗盛宴。

“活态传承” 交流互鉴

“依托联展这一平台,四省在展示各自非遗保护传承新进展和新成果的同时,通过不断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交流互鉴,更好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采访中,各省文旅部门人士纷纷表示。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地域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在全国文化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振兴传统手工技艺、弘扬工匠精神,践行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理念,共同推进非遗文化保护、生产和传承的交流与合作,四省根据2012年签署的《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决定从2013年起,每两年定期举办一次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活动,并先后在武汉、南昌和长沙成功举办前三届。

在本届省非遗联展展区,记者也看到了各省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取得的新成果。湖北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做工精巧复杂,在古代主要用于制作贵族使用的食盒。“如今我们推陈出新,不仅恢复了这项传统技艺,还将其延伸到各种文创产品。”传承人李立群介绍说,这次她带来笔筒、果盒、挂饰和酒杯等产品,十分受欢迎。

无独有偶,在国家级非遗湖南侗锦织造技艺的展台上,摆放着造型多样、琳琅满目的现代包,包面上绣着民族色彩的图腾,既具有艺术特色又兼具实用价值。中国织锦工艺大师、侗锦织造技艺传承人欧瑞凡告诉记者,这项技艺一开始只用于制作小孩子的服饰头帽、背带等,近年来他们顺应时代潮流,将这一技艺拓展到方方面面,包括包饰、围巾披肩、床上用品、家装等等,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非遗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孕育于市井生活,承载了百姓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实现在当代的继承、发展与再创造,必须‘见人见物见生活’,树立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的理念,不断推动‘活态传承’。”专家表示。

“互联网+” 走得更远

以“传承非遗 守望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对参展的各省非遗传承人和相关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学习交流、共同促进的良机。对于举办地的宣城市而言,首次举办这一高规格展会,对于扩大城市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交流大有裨益。“作为非遗资源大市,这次联展选择在宣城举办并非偶然,将对我市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宣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截至目前,该市拥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6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个,省级非遗项目67个,数量和质量均位于全省前列。此外,当地还拥有市级非遗项目171个,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1人。同时,拥有国家级徽文化保护试验区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家、省非遗教育传习基地3家、省级非遗传习基地(所)10家。

近年来,宣城市依托“感受非遗·守护家园”品牌创建活动,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公益性文化场所,真正促进非遗“活态传承”。目前,该市已在市实验小学等30多所学校开设非遗培训班,涉及传统戏剧、美术、舞蹈、音乐、技艺等各类非遗,参与学生达2万多人次。为了开拓非遗保护传承的新境界,该市还推动非遗走出去,积极参加每年的非博会、京交会、广交会等非遗展演活动。在2018年11月15日至21日上海大世界举办的首届长三角非遗节上,该市作为我省唯一地市代表,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皖南花鼓戏和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等四项文房四宝类非遗项目参加活动。今年以来,该市宣纸制作技艺、宣笔制作技艺等先后参加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主会场活动、第二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等活动。

“我们将以本届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举办为契机,通过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不断探索‘互联网+非遗’‘非遗+旅游’等保护传承工作新思路,充分展示我市丰富的非遗资源和保护传承的最新成果,推动我市非遗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傅广武说。

(作者:张敬波)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