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

来源: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网 编辑:徐晏秋 分类:文化和旅游部 时间:2017-08-28
【字体: 】 【视力保护: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国大力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统筹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点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目前,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框架基本建立,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基本成型,资源库群初具规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政策标准逐步完善,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虽然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固定设施服务、流动服务有机结合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尚不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缺乏有效对接,服务效能不高;不同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缺乏有效统筹,没有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和相互支撑;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健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活力不足等。


“十三五”时期,是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冲刺阶段,是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和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丰富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提高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数字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工作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牢牢把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公益属性,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激发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活力。

3.坚持服务群众、突出效能。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评价反馈机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丰富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集成化、“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提升服务效能。

4.坚持科学管理、创新发展。围绕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关键环节,完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政策保障,优化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创新发展。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开放兼容、内容丰富、传输快捷、运行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均具备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全国50%以上的文化馆具备数字文化馆服务能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提档升级。

——分级分布式资源体系基本建成。建成一批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资源总量达到3500TB以上,可供全国共享使用的资源达到1500TB以上,其中特色资源达到880TB以上,与移动互联服务相适应的资源比例明显提高。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依托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式服务模式广泛应用,菜单式、点单式服务实现普及,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方式。

——社会力量参与程度明显增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开发、资源建设、服务供给、运营管理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参与渠道更加通畅,参与方式更加多元,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

——公共数字文化保障机制完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数字文化服务实现远程监管,群众满意度第三方评价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责任有效落实,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有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依托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公共文化云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1.加强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健全门户导航、资源调度分发、需求征集和服务反馈等功能,实现网络联通、资源共享、定制导航、交互服务。继续推进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国家数字文化网等新媒体建设,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点击率和用户量。推动县级公共图书馆接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服务平台,完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服务网络,促进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标准化和开放性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业态,提供“互联网+借阅”、“互联网+信息服务”,形成面向移动终端、贯通线上线下的服务新格局。

2.建设区域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结合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鼓励各地建设基层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对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惠民项目进行综合智能管理,统筹整合和揭示各类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提供一站式、集成式、多媒体覆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3.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信息化设施设备配备,建立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信息化水平。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开展线上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互动体验空间,充分运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现代技术,设立阅读、舞蹈、音乐、书法、绘画、摄影、培训等交互式文化体验专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互动性和趣味性。

4.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设施提档升级。结合文化精准扶贫,将中西部贫困地区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纳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实现提档升级。结合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在沿边沿海的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继续推进草原牧场、边境口岸、边防哨所、边贸集市等服务盲区基层服务点建设,消除服务“盲点”,助力文化脱贫。

5.推动各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与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资源和应用服务的合理调度。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与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之间实现用户、数据、资源、服务的互通互联,形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鼓励各级各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与商业运营平台、网络传播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合作,嵌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

专栏1

重点项目1: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建设

以已建的1个国家平台和33个省级平台为基础,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聚拢资源、应用、数据,提供“一站式”应用服务。加载汇集分散在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中的数字文化资源,形成全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云目录,实现按需下载、个性化推送。“十三五”期末,文化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50%的县级以上文化馆接入平台,50%的乡镇基层服务点能够依托平台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重点项目2: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善专网建设,加快实现基层图书馆互联互通。对唯一标识符等业务系统升级扩容,到“十三五”末,实现33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和具备条件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纳入用户统一管理体系,移动阅读服务覆盖500家公共图书馆。加强推广工程资源库与各地资源的整合揭示服务,建立面向全媒体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服务平台,与海外文化中心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重点项目3:中西部贫困地区数字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加强中、西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基层服务点设施设备配置,把中西部贫困地区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县级公共图书馆、乡镇基层服务点纳入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现到2020年中西部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具备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提档升级。

重点项目4: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

在我国沿边沿海的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成不少于1万个能够提供便捷服务的数字文化驿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配置标准,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盲点”。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