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传承“失蜡法” 复活古老铸造技艺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徐晏秋 分类:铜陵市,安徽文产,产业聚焦 时间:2019-11-22
【字体: 】 【视力保护:

郑东平(左)仔细察看铸造效果。

开炉现场温度高,技术人员穿戴着防护服,将烘焙后的泥范取出并将金属液浇铸进泥范。

青铜铸造,有一种技法叫“失蜡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兴盛于隋唐,明清以前为皇家铸造青铜重器工艺。出土于铜陵的多件青铜器上,足、耳、纽及镂空立体装饰花纹等,就是采用“传统失蜡法”铸成。

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的华觉明对全国“失蜡法”进行深入研究,在老艺人门殿普的指导下认真探索实践,恢复了“传统失蜡法”这一技艺,后传承至北京泥塑艺术家双起翔。二十世纪末,双起翔和华觉明将此技艺传授于铜陵的郑东平。

生长于铜陵的郑东平,自小受青铜文化及铸铜工艺的浸染,经大师华觉明传授逐步摸索掌握了古老的铸铜技艺,并成功复制出“传统失蜡法”。随着“中国传统失蜡法”铸造技术被列入我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郑东平成为这一技法的代表性传承人。

“编钟,曾侯乙尊盘,铜鼎……”在郑东平工作室,不少古代青铜器被郑东平仿制出来。他创作的大型青铜器“春秋鉴”,作为安徽省人民政府礼品赠送给北京奥组委,安放于奥林匹克公园;他设计制作的“方鼎”,作为北京奥运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他设计制作“东瓶西镜”作为安徽馆特色展品,亮相上海世博会。

“铜陵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延绵3500余年,古老的铸造技法仍可以使用。”郑东平说,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我们用心用功。

(作者:范柏文)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