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中共六安市委办公室 编辑:徐晏秋 分类:六安市,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级,政策速递 时间:2018-02-12
【字体: 】 【视力保护: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发〔2012〕11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科学把握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推动六安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条件。

2.主要目标。到2015年,六安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处于全省中上位次,部分指标力争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区域性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传承工作位居全国前列,积极打造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生活多彩的大别山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显著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更加繁荣发展,六安精神进一步弘扬,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跻身安徽省文明城市行列,启动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工作。

——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15年,力争培育1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1家省级骨干文化企业;培育5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0家市级骨干文化企业,进入省“861”行动计划的文化产业项目超过20个。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富有成效。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精品力作不断推出,地方特色浓郁、社会影响较大和竞争力较强的文化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力争在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社会科学文艺奖评选中取得重大突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和皖西大戏院,力争2-3个县区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积极争创大别山(六安)原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支持寿县古城墙和淠史杭水利工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支持寿县争创“中国书法之乡”。建设省级皖西庐剧保护基地、10个市级非遗传习基地和100个传习点。

——文化影响力全面提升。新闻宣传的引导力、传播力、辐射力不断增强,主流媒体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良好形象牢固树立。

——文化改革创新体系建设加速实施。基本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各类文化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产品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

——文化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专业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基层文化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更加科学,文化人才资源优势逐步显现。

3.总体要求。

——把握方向、服务中心。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六安文化资源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

——立足基层、以人为本。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践,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改革,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激发内在活力,争创更多精品力作。

——主动作为、争创佳绩。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相结合,面向基层、重心下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多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文化发展新业绩。

(作者:安徽 六安市)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