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

来源:安庆市政府办公室 编辑:徐晏秋 分类:安庆市,省发改委,省级,政策速递 时间:2018-02-12
【字体: 】 【视力保护:
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庆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1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发现和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要,通过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85”行动清单,创新体制机制,改善消费环境和市场秩序,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满足新需求,实现消费升级,为加快建设“四个强市”提供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

坚持消费引领,带动产业升级。以新消费带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消费引领投资、激励创新、繁荣经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机制。

坚持创新驱动,释放消费潜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坚持市场主导,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推进统一市场建设,清除市场壁垒,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安全消费,企业诚信守法、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制度保障,厚植持久动力。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节约、理性、绿色、健康的现代生产消费方式,努力构建新消费引领新供给的长效机制。

二、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和方向

1、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整合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资源,面向广大职工、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消费。积极推动动漫设计、演艺综艺、展览展示、出版发行、网络文化、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及传统文化消费升级。深入推进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动健康管理、全民健身、中医保健、健康保险等健康消费和家政服务、老年用品、照料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养老消费。(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等。排第一位的为牵头责任单位,下同)

2、扩大信息消费。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与制造、农业、民生服务、交通、旅游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催生消费新业态。推动“互联网+”制造,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推动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互联网与服务业领域广泛融合,培育互联网金融、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等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互联网技术在教育、医疗卫生、智慧社区等社会领域的创新运用,提供优质服务。推动“互联网+”农业,打通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满足消费者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等。)

3、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小微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推动电子商务服务集成创新。深化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业务协同发展。积极发展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信用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安庆产品专区。推动社区商业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发展涉农电子商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委、市工商质监局、安庆海关、市人民银行等)

4、促进旅游休闲消费。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平台,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着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发展老年旅游,培育发展研学旅行,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加快环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带建设,鼓励发展文化休闲街区、城市绿道、休闲公园、休闲小区、慢行系统,拓展城市休闲空间。加快发展“宜游宜秀”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依托大别山区森林、温泉、湖泊、湿地、山地等优质旅游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开发温泉、滑雪、攀岩、拓展、养生等旅游新业态,建设一批高水平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体育局等)

5、培育壮大绿色消费。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认证和登记保护。进一步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布局,引导扩大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消费。推行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建筑等新建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切实推进绿色建材消费。(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城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市商务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6、提升品质时尚消费。围绕汽车维护、家政服务、旅游服务等领域,加强消费品服务品牌的培育和宣传。紧跟时代潮流,围绕数码产品、时装、化妆品、餐饮等领域,推动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定制等相关的生产模式创新,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借鉴三峡经验,发挥我市长江岸线长、湖泊多、水域资源丰富优势,积极发展邮轮游览,打造高品质旅游消费市场。(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7、积极拓展农村消费。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增强农业农村的休闲旅游功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顺应产品升级换代趋势,提升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水平。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扩大农村交通通信消费,培育农村互联网消费。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农村文化旅游娱乐消费比重,提高农村养老及健康卫生消费水平,形成新的消费亮点。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农村新型流通业态,鼓励大型超市到农村特别是主要农产品集中地建设基地,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

8、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化工、轻纺、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着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全面提升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广应用重大创新产品。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精细化、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实施工业强基计划,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突破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开发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

9、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推进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扩大产业基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10、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切实提高安庆城区服务业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发展现代金融、工业设计、品牌和标准化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把握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重点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依托产业集聚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旅游局等)

11、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技术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各类创业园区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等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发展,通过股权激励、贷款支持等方式,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以及草根能人创新创业激情。(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12、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服务升级。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创新成果,设计提升产品外观,改善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功能,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支持企业运用新平台、新模式,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提升市场分析研判、产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拓展、参与全球竞争等能力。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等)

13、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日用消费品进口。积极扩大新技术引进和关键设备、零部件进口,适度增加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日用消费品进口。积极解决电子商务在境内外发展的技术、政策等问题,加强标准、支付、物流、通关、计量检测、检验检疫、税收等方面国际协调,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方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国税局、安庆检验检疫局、市邮政管理局、安庆海关等)

14、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以争创中国质量奖、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安徽工业精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为引领,推动“安庆品牌”向“中国品牌”升级。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计划。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和国际国内名牌。加强品牌宣传保护力度,营造全社会创牌、用牌、护牌的良好氛围。培育一批能够展示“安庆制造”和“安庆服务”优质形象的品牌与企业。(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等)

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创新

15、建立完善公平开放的消费市场。严格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全面清理地方保护政策,推进消费政策管理标准化、统一化,消除跨地区、跨行业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体制壁垒。推进通讯、建材、服装、餐饮等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加强旅游景点门票、城市出租车、供气供电供水等公共产品价格监管,破除价格欺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进一步放宽住所条件管制,积极开展简易注销,有序开展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改革试点,最大限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市编办、市物价局等)

16、推动服务业开放创新。积极稳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公共服务,形成政府保基本、非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靠市场的供给体系。落实国家进一步放宽外商和民营资本准入的政策规定,按照服务性质而不是所有制性质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积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合作,全面提升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等)

17、完善促进新消费的制度保障。抓紧落实“三网融合”推广实施方案,形成适度竞争的“三网融合”发展格局。在住房、汽车、劳务等领域发展分享经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对中介平台等互联网企业的准入退出、风险控制、保证责任等监管。破除流通领域各类市场壁垒,大幅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制度化水平。培育壮大资本、产权、版权、技术、信息、人才等文化创意要素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评价等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挂牌上市、并购重组。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巩固农村消费基础。(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18、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鼓励城镇放宽落户条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推进“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制度并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购房,将符合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实行灵活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政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公积金中心等)

五、改善优化消费环境

19、建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标准化体系。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完善农产品、食品、药品、家政、养老、健康、体育、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地方标准。建立健全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优化全市地方标准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体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旅游局等)

20、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在食品药品、儿童用品、日用品等领域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重点消费品监管力度,实施工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点。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大力推广随机抽查机制,严格实施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全面开展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推动区域产品质量整体提高。健全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缺陷产品强制召回机制、严重失信企业强制退出机制。完善商会、行业协会、征信机构、保险金融机构、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等参与的监督机制。(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21、改善市场信用环境。加快健全地方信用法规和标准体系、企业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加强违法失信行为信息的公开。完善产权制度,规范企业经营和个人经济往来行为,强化信用系统建设,提高失信行为的经济成本。全面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落实企业异常经营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等制度,推进跨区域、跨部门信用奖惩联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引导开展诚信自律等行业信用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人民银行、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商质监局等)

22、扎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入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普法宣传,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政策规定,研究制定网购等新消费形态的规章。加强商品质量和服务维权监管执法。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形成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各界消费维权的合力。建设全市统一的消费者维权服务网络信息平台。(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法制办等)

23、完善消费基础设施支撑。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4版(IPv4)向第6版(IPv6)过渡,促进宽带网络城乡全覆盖。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物流环节的融合渗透,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中心和服务平台,加大配送末端网店布局,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推动从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到主要景区景点无缝衔接换乘,加快旅游咨询集散服务中心、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智能化设施。加大全民健身和文化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严格执行城镇各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沿长江岸线规划建设邮轮游艇码头。完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严格按照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探索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整市推进试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旅游局、市工商质监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24、积极培育国内外消费市场。依托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园、司空山、宜秀宜游等品牌景区建设,延伸消费链条,做大做强面向全球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市场。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都市农业等特色旅游,加快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复合发展转变。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打造长江经济带和大别山区有影响力的健康养老服务业示范基地,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扩大境外旅游交往。(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教育体育局等)

六、优化政策支撑体系

25、强化财税政策支持。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深化营改增税制改革,实现服务业领域全覆盖。落实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创新产品、绿色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完善消费补贴政策,推动由补供方转为补需方,并重点用于具有市场培育效应和能够创造新需求的领域。(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

26、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做大做强地方金融骨干企业。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深入推进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稳步扩大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旅游贷款等信贷业务。积极落实国家住房贷款相关政策,进一步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汽车金融、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态,支持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推进信贷资产和企业资产证券化,鼓励发展各类金融衍生品。加大“税融通”等创新产品推广力度。搭建保险资金与地方融资项目对接平台,扩大保险资金直投规模。(责任单位:市投融资与金融办、市人民银行、安庆银监分局、市财政局等)

27、加大有效投入。充分发挥服务业专项资金、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等财政性资金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的杠杆作用,扩大有效投入,带动有效产出。加强适应新消费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整合部门专项资金,保障扩大消费的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落实。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加快健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推广PPP等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28、保障和优化土地供应。按照“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调整城镇用地结构,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提高服务业建设用地比例。优先安排新消费新投资项目用地供应,实施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用地政策,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快、用地集约且需求大的地区,可适度增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采取差别化用地政策多途径保障城市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移动通信基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用地。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开发互联网信息资源,对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的,继续实行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支持企业、单位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建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依法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重点保障农村养老、文化及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合理规划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等)

29、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专业化人才。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建设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的现代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支持部门、企业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培养更多既懂农业生产经营又懂电子商务的新型农民。通过猎头、柔性引才等方式,引进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到我市创业发展。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30、健全环境政策体系。强化节约环保意识,以健康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引导生产方式变革。严格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生产、销售。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提高新能源和清洁燃料类公交车辆比例。推动绿色办公,提升绿色采购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服务业,积极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大力支持低碳城市、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节能量、水权交易制度。(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13日

(作者:安徽 安庆市)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