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马鞍山市 编辑:徐晏秋 分类:马鞍山市,省发改委,省级,政策速递 时间:2018-02-12
【字体: 】 【视力保护:

前 言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将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作为重大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将文化强市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全市上下共识。

“十三五”时期是马鞍山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市委八届十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纲要》要求,切实提高全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汇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大动能,加速推动全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

(一)主要成绩

1.产业体量不断壮大。截至“十二五”末,全市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188个,注册资金超10亿元,总资产约250亿元,解决就业超过2万人,税收超3亿元,其中规上企业82个。拥有7个上市(挂牌)文化企业,8个后备上市(挂牌)企业,2个文化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20%左右年增幅。按照国家统计局2015年底调整后的核算方法,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7.32亿元,占全市GDP比为2.76%。自2013年起,省政府对各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目标考核,我市每年提升2个位次,2015年位列全省第六。市日报社、市广电台在新闻和广播电视服务方面,采石矶、濮塘、褒禅山、大青山、香泉等景区在旅游文化服务方面,中冶华天、汇华设计等在工程设计方面,中尧网络、华彤网络、乐在科技等在游戏研发方面,艺术剧院、四季剧院、香树情缘等在演艺娱乐方面,海洋风传媒、卓越广告等在广告会展方面,经纶传媒、山鹰纸业、漂牛网络等在数字出版和文化服务方面,影星银幕、金升工贸、新马精密铝业等在文化设备生产方面,凤山影视、博美文化、新视觉等在影视剧生产方面,洪滨丝画、布锦画、“吴楚青花”陶瓷、伊斯特玩具等在工艺品工艺方面,均已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大影响,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品牌和重点企业。

2.体制环境显著优化。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目标任务,文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两次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多个国家级媒体对我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予以深入报道。先后制订《马鞍山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7)》等重要文件。另外,按照“一年一维护”的频率每年推出文化产业扶持若干政策,共计兑现市级文化产业奖补资金2000余万元。成立了马鞍山市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马鞍山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马鞍山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等组织机构。2014年成立注册资金为3亿元的市文旅集团。2015年上半年在市县两级完成文化、旅游职能部门整合工作。

3.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配套推出目标考核、项目调度等实际举措,取得明显成效。马鞍山软件园、青年电子商务园、古床博物馆、三国文化一条街、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洪滨丝画园、明清建筑园、万达文化广场、海信濮塘体育休闲项目等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文化活动和精品创作的产业化运作水平,如李白诗歌节、千字文书法艺术节、全市文化惠民消费季、“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和谐旋律、唱响江东”音乐节等,以及原创舞台剧黄梅戏《凤鸣宏村》、《千字缘》、《千羽锦》、《姑溪情歌》、《凤栖巷》、《江姐》,电影《无声的爱》、《仙人坝的红衣兜》,纪录片《发现马鞍山之美》、《沿着诗仙游历的足迹》、《一代宗师萧云从》等作品的创作,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投入的运作方式。

4.招商推介扎实有效。注重合理谋划、科学布局,每年编制20余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每年摸排编制100个左右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对外发布。编印《马鞍山主要文化产品和服务概览》,组织参加各类文化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全面展示我市文化产业良好发展环境。五年来,共组织参加了深圳文博会、中部博览会、合肥文博会、台湾“安徽电影周”等10余次大型招商推介活动,组织全市60多家文化企业参会、参展,成功签约22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106.4亿元。2012年和2014年,先后成功举办“徽韵文化博览会”、“全市特色文化产品展”。

(二)存在问题

1.体量不大。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占比,以及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等指标,在全省属于中等偏后水平。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低,与我市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极不相称。

2.结构不优。文化制造业所占比例过大,文化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率偏低,多数文化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原创不足、营销不强。

3.人才不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乏力、集聚不力,中高层次人才短缺、外流现象普遍,文化投融资体系、文化要素市场、产业整体配套均有待完善。

4.创新不足。存在重事业、轻产业,重资产、轻创意,重建设、轻营销,重规模、轻科技等现象,对文化招商项目的扶持力度,对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对现代文化企业的服务能力均亟待改进。

(作者:安徽 马鞍山市)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