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徐晏秋 分类:产业聚焦 时间:2018-08-30
【字体: 】 【视力保护:

广义而言,科技属于文化的一部分;科技既是文化的工具,又对文化形成反作用,制约改造着文化的性质、特点和面貌。然而,工业革命至20世纪末,科技与文化分野日益深刻。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文化与科技融合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人类社会有可能正进入一个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引致时代变革的新进程。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开辟广阔发展空间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科技促进文化产生新样式、新产品、新服务以及科技活动、成果不断丰富其人文内涵的互动过程。几乎所有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都与文化艺术密切相关,其指向的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刘易斯·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中,依据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过程,曾将机器技术体系的进化,创造性地划分为三个阶段:“赤裸裸反映功能”的始生代、“对伪艺术致敬”的古生代、“更积极审美享受”的新生代。“最后,创造出来的完美形式不仅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些形式给人们的内心带来宁静和平和,带来内心冲动和外界环境的平衡,这正是艺术的一种标志。”

因而,可以说,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使得科技产品注入文化内涵、文化资源获得创新表达,促进着消费、生产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消费升级。文化艺术创意为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注入新价值,科技创新为文化艺术内容和服务带来新发展,文化与科技在融合中协同共进,为消费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再生。智能化基础设施、自动化交通运输、创意化街区空间、生态化消费文化等将使得城市再度获得勃勃生机,在更高效与更灵动、更富创造力与更具人情味之间获得动态平衡,实现着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时代变迁。文化与科技相互激励,共同孕育出新样式、新模式、新业态,促使着人类的精神需求得到无尽开发和持续满足,推动着人本身的进化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使得科技产品和服务在满足人们极致化、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又激发出人们更深层次的审美化需求;也使得文艺类产品和服务在满足人们体验化、交互性的基础上,又激发出人们更富创意的场景化需求。可以说,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正在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期盼的过程中,开辟出超越物质需求之上的无尽发展空间。

文化科技融合重构经济社会

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人与商品、人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智能化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文化内容、艺术样式及其生产创造、传播分发、接受应用和社交互动的方式。想象力的实体化和物理世界的信息化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同向同步,人们的生活生产越来越依赖于数字网络世界。可以说,文化科技融合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生产方式和生态基础。

随着80、90、00后的成长,主流受众的听说读写习惯已然变化,人们时间和注意力的碎片化正在成为新常态,短视频、音频分享、知识付费、网络剧、互动直播、内容电商等迅猛兴起。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使得身份识别、位置确认、便捷沟通成为现实,催生出基于网络移动支付的网购、外卖、小微金融、网红与视频主播等,微支付叠加网络效应带来的巨大现金流,使得理财需求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利用裸眼3D(三维空间)、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触感、渲染、智能互动等新兴技术,为用户在游戏、影视、旅游、消费购物、学习教育、工业设计等应用中获得更极致、更完美以及“比真实更真实”的体验。

一言以蔽之,文化科技融合,带来的不仅是便捷、有趣和高效的体验,更是在重构着整个经济社会。未来,随着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脑科学等新兴科技的发展,将可能迎来一个智能化的万物互联、人机共生的时代。文化与科技的持续深度融合,将不仅体现在人类周遭环境的变化(如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管理规则、社会治理),也开始深刻地影响到人本身(如脑机交互、神经美学等)。

加快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已迈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同时,“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因此,树立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才能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创新,进而有力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一是强化应用研究与原创实验,提升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策源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新型显示、3D/4D打印、智能纤维等一系列科技创新,都在快速而广泛地得到应用。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可以部署文化科技领域相关实验室、应用和验证平台,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提供完善的实验室环境。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规划,在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创意设计、5G应用及其社会影响、工业互联网与创客的分布式制造、自动驾驶与立体交通分享经济、便携个体计量与移动医疗、智能纤维与可穿戴设备等方面部署一批重大项目。

二是强化创新创业与市场培育,提升文化科技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鼓励和支持文化科技融合类创业团队和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对文化科技融合类企业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待遇,探索研发加计扣除、税收抵免、创新型政府采购等政策对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和企业的支持。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行业创新战略联盟,研究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准入标准和服务规范等,为市场有序竞争和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应用科技创新消除“文化折扣”,逐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竞争力,讲好中国的“创新故事”。

三是强化科技金融与金融创新,提升文化科技融合的金融支撑力。加快形成支持服务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促进知识产权质押、文化创意版权融资、专业风险投资基金等的发展,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注入充裕资金和聪明资本。促进金融科技与新金融文化的融通发展,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有序推动区块链、虚拟货币、虚拟资产等的应用开发。充分利用各类先行先试的政策试验,积极与国际化文化科技资本对接,为逐步减小文化和高科技领域贸易逆差提供金融支持。

四是强化人才培养与激励发展,提升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吸引力。文化科技融合的深化,伴随学科交叉、技术汇聚和产业融合,需要对文理分科教育以及现行知识培训体系进行反思和变革,探索培养文化科技双硕士,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类学科发展。健全学科建制,把文化创意产业需求与学科教育联系起来,在专业实践方面强化创意性以及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文化科技融合青年人才和人才团队的培育和发展,加强人才的发掘、集聚和引进,面向全球大力开拓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引入国际一流文化科技创意人才。

五是强化创新治理与社会应对,提升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亲和力。要注重负责任的研发与创新(RRI)理念的应用与实践,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对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带来的社会风险予以前瞻性应对,最大限度减少新技术、新样式带来的相关利益群体的不适感和剥夺感(如老年人不熟悉网约车等)。注重区块链、拟态安全等技术的应用,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一个可追溯、可验证、更加安全可靠的交流、交互和交易平台环境。在包容创新、宽容失败的前提下,适时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人机共生社会伦理等前沿研究和国际研讨,确保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向着更人性的方向迈进。

(作者:李万)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