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形态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徐晏秋 分类:产业聚焦 时间:2019-03-27
【字体: 】 【视力保护:

春节期间,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票房火爆,而且在北美、澳新地区也于2月5日同步上映了IMAX3D版本,这是中国电影首次以IMAX版本在海外发行。

颇具意味的是,上一次中国电影在海外取得如此反响,还是2016年年末的《长城》。从《长城》到《流浪地球》,也为我们反思以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参照。虽然《长城》本身也存在缺点,但也正是由于关注影片本身,使人们忽视了其背后的真正问题。不妨来做对比:《流浪地球》一经上映后就被增加了排片场次,个别影院的场次达到平均30分钟一场,多场IMAX密钥也进行了延期,并获得了AMC、Regal等主流院线的排片,甚至连 Cinemark 这种鲜有放映华语电影的院线也主动增加了影院和场次。然而,《长城》在北美地区的上映规模却高达3326家影院,首周票房即1800多万美元,最终票房4000余万美元,各项指标均远高于《流浪地球》。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长城》在北美的发行方环球影业,因为熟稔北美电影发行的各项规则,在美国电影协会明确分级为PG-13(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因此获得了在北美各大院线大范围上映的机会。

因此,对于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中国电影工业而言,在“走出去”的具体过程中,在影片内容、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之后,应充分吸纳上一阶段以资本运作为显著特征的“走出去”的经验教训,有效了解和利用各国家、地区的各项规则,为包括电影在内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探索更广阔的空间。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国文化的“走出去”,既不是政府单方面推动的结果,也绝不是过去臆想中的纯粹市场竞争的产物,尤其是在当前面对全球文化保守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语境下,我们更要放弃既往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好莱坞之所以能够收割全球票房,除了由于美国具备完善的文化工业体系之外,美国方方面面的力量,几乎参与到了电影从投拍到发行、放映的全流程。

在新一轮的“走出去”过程中,我们也要具备足够的“未来感”。以春节为例,在国外传播春节文化,除了在某些知名城市的知名景点、广场、街道进行舞龙舞狮、扭秧歌、敲锣打鼓等传统民间文化的展演,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当代影视、网络文艺等多维艺术门类,拓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形态,让世界各国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各层面的中国文化。

笔者期待,未来能够实现从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到中影、上影等国企或国企背景企业,再到诸如参与了《流浪地球》拍摄、出品、发行、营销的北京文化、登峰国际、腾讯影业等来自民间、互联网的文化资本的活力,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面向未来的“走出去”协同机制,打造出更多的新的中国文化符号。

这或许是《流浪地球》给我们带来的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启示。

(作者:孙佳山)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