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文化牌” 过出“文化年”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徐晏秋 分类:产业聚焦 时间:2019-02-12
【字体: 】 【视力保护:

《人民日报》报道,春节期间,不少地方文化场馆适时推出颇具创意的活动:故宫博物院举办“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让人们感受到地方特色餐饮、中医药、工艺美术非遗的风采;大年初一,上海博物馆馆长亲自为游客送上装有“福”字、大吉红包和笔记本的“文创红包”;在北京等地庙会上,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和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也让人大开眼界。博物馆里过大年,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正逐渐成为新年俗。

如今,人们过年已不再只图吃吃喝喝、看看电视,出门旅游、放松身心是不少家庭的选择。过年出游也有讲究,越来越多人想找点文化味,过个“文化年”,过去“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在热门景点排队挪步的“凑热闹”式旅游已经落伍,玩得有新意、有意义、有年味才让人动心。民俗游、风情游、文化游等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博物馆、美术馆、景区、庙会等推出相应的春节活动,让“文化年”落到了实处,每天纷至沓来的人群就是明证,“博物馆里过大年”也从一个响亮的口号成为春节期间的一种常态。

群众想过好“文化年”,有关部门就得“接得住”。现实中虽有创意提升,也有美中不足,一些地方打出的春节“文化牌”仍存在短板与疏漏:有的场馆春节并不开放,或者大幅缩短开放时间,要么仅开放部分区域,让参观者难尽兴;有的受条件制约,虽然布了展,但中规中矩、乏善可陈,又不注意引导秩序、做好服务,导致参观体验欠佳;有的则年复一年老生常谈,了无新意。按照一位同行的说法,“改一下时间,往年的报道今年照样能用。”这些遗憾固然与场馆定位、资金有限、人手不足等因素有关,但也得承认,根源上是有些文化场馆和负责人仍存在墨守成规、疲于应付的思想。

诚然,不能苛求每个场馆都像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那样,凭借自身的厚重底蕴与海量馆藏,举办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一流场馆有能力打造“大而美”,小场馆不妨追求“小而美”。办好文化旅游,意识与态度首先要跟上。相关部门可以集思广益,为打造“文化年”提供资金、智力和人力支持。例如,对标其他地区已成功开展的文化活动,结合实际,引导与帮助场馆、景区和庙会推出各具特色的春节文化项目,并打造一些充满美感、精工细作、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推广等方式,也可以在春节期间为市民与游客献上诚意满满、干货满满的文化大餐。

曾有一位私人博物馆馆长告诉笔者,自家博物馆全年无休,因为来的都是客,不能让客人在过年的时候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家私人博物馆尚且如此,期待更多的公共文化场馆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打好节日“文化牌”,奉献出更有创意的文化产品。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