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来源:安庆市政府办公室 编辑:徐晏秋 分类:安庆市,省发改委,省级,政策速递 时间:2018-02-12
【字体: 】 【视力保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调转促行动清单,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安庆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产业新体系为统领,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调转促和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坚持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举,促进工业经济质量提高、效益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二、发展目标

(一)总量稳步提升。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14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技术改造投资3800亿元,增速高于工业投资。

(二)结构不断优化。力争到2020年,打造4个产值5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3个产值1000亿元的传统支柱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户数达到410户,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

(三)绿色发展提高。力争到2020年,建设1-2个绿色工业园区和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企业。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650亿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下降18%,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均下降2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

(四)质量效益改善。力争到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实现利税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面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传统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质量品牌明显提升,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庆品牌。

三、主要任务

(一)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上谋求新动力

瞄准(中)高端产业,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到2020年,实现产值均超5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年产5万台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项目建成投产、望江年产2万辆新能源客车批量生产。借助环新、安簧集团优势,开发和引进新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产品,形成比较健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依托江淮等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赛富环新电池电控系统,融合永恒动力蓄电池生产技术,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建设,研发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引进上海同捷或天津清源宝骑汽车整车项目,建成3-5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整车生产能力达到30万辆,汽车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企业达到100家。

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海工装备、专用设备制造四大系列产品发展,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加快富士康科技集团安庆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依托富士康等企业,形成2万台高档数控机床生产能力,推进伺服电机、车轴等主要功能部件和关键应用软件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化。瞄准国内外高端机器人生产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5家机器人整机制造企业,形成2万台智能机器人生产能力。发展海工装备,以中船柴油机等企业为龙头,推进中速整机研发、生产基地和中低速柴油机关键零部件保障基地建设,建成中小缸径高端船用柴油机生产能力全国第一。以恒昌、盛运等企业为龙头,加快专用设备智能化制造业发展,形成产业链。

新材料产业。依托高新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推进新材料产业聚集延伸发展。加快推进曙光化工园建设和投产,延长氰化物产业链,改造或新建氢氰酸、己二氰等装置,打造世界最大氰化物深加工基地。推进飞凯高分子、泰发、亿成化工改造升级,打造骨干企业。加速电子级玻璃纤维、高纯氧化铝、环保型聚酰胺树脂新材料项目建设。在高性能纤维、特种工程塑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新能树脂等新材料领域研发和生产取得新突破。力争到2020年,产值超50亿企业5户以上,产值超10亿企业10户以上。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发展手机产业为突破口,引进深圳邦华等知名品牌企业,加快宝捷讯、南方、卡为等企业发展,尽快形成百亿元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润晶、丽晶蓝宝石、大功率LED等项目建设以及金张科技、润邦科技和瑞沃电子的功能膜、背光源等系列产品发展,延伸产业链,发展光电电子产业。引进台湾晶元、天水华天、科龙等企业,发展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围绕开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推进设备数字化、流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发展“互联网+”高端产业。力争到2020年,产值50亿元企业2户、10亿元企业10户。

(二)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上实现新提升

瞄准产业(中)高端,围绕现有的产业基础做优存量。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准推进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运用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态,每年滚动实施100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到2020年,炼油与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产业实现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

炼油与化工产业。依托安庆石化等骨干企业,加速布局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等上游产业,加快推进安庆石化1000万吨改造提升工程、煤制天然气、煤基多联产等项目,打造石

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四大产业链,实现油头化尾向多头化尾转变。到2020年,规上企业达到150家。

纺织服装产业。城区依托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承接国内外两个市场高端面料加工技术的转移。加快纺织业升级改造步伐,提升纺织业智能化水平。强化服装、家纺产业自主品牌创立,提升产品附加值。突破现有的服装、家纺系列,积极开拓医疗卫生、交通工具、安全环保、航空等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到2020年,规上企业达到400家。

食品加工产业。按照“基地—加工—物流—市场”路径,重点发展有机粮油、特色食品、畜禽和水产品加工,以龙头企业整合众多中小企业,做大做优“百年老字号”企业,引进国内百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食品加工产业精深化、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到2020年,基本建成300亿元粮油加工、400亿元食品加工和300亿元畜禽加工产业集群。

(三)在两化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推进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过程智能化。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工程。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加快旺旺、华茂、环新等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到2020年,打造5家智能工厂、15个数字化车间。

提高智能装备产品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加强智能成套装备的整机集成设计、技术攻关与市场开拓,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推广“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加强示范引导,支持企业、行业和区域开展对标贯标工作。提高企业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等环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到2020年,分别培育10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30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0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大中型企业普遍通过互联网开展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

(四)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跨越

实施行业领军企业引领工程。集中资源、政策,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富士康、晨兴、安庆石化、华茂、曙光、环新、旺旺、申洲、泰发能源、盛运、卫康制药、中船柴油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传统产业企业做强做优,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突破工程。建立企业入规目标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大入规企业支持和考核力度,大幅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2600户。打造千亿企业1户,百亿企业、50亿企业各10户,亿元企业1100户。培育上市工业企业15户,新三板挂牌工业企业150户以上。

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落实简政放权、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和物流成本等。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能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努力化解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按年均增长10%左右速度,培育全市制造业市场主体,到2020年中小企业数量发展到1万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达到24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60户以上。

实施质量品牌铸造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一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或产业化应用。做强区域产业品牌,打造有影响力、叫得响的特色板块。建设品牌文化,提高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建立健全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打造工业精品。

(五)在集聚集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各园区要着眼于产业的专业化和集群化发展。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期和临港工业园为基础,整合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二期和大桥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打造东部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依托安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整合市高新区、大观经济开发区、海口开发区,打造西部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明确各开发园区发展方向,每个园区重点培育发展2-3个主导产业。到2020年,全市开发区销售收入达到45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80%以上。

强化集群发展引领。以17个产业集群镇为重点,发挥区域性专业市场的功能作用,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中,带动产业集聚升级和产业链形成,到2020年,力争再培育15个省级产业集群镇。

提高宜城板块份额。到2020年,城区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36.4%,比“十二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其中:市经开区突破1100亿元,市高新区达到300亿元、大观区、宜秀区达到230亿元,迎江区完成140亿元。

做大县域经济规模。分类指导,支持各地形成主导产业,错位发展。桐城要深度融入合肥经济圈;怀宁、望江要与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潜山要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岳西、太湖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宿松要发挥直管优势,建设三省交界新兴工贸城市。力争到2020年,县域工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其中,桐城超过900亿元,怀宁达到600亿元左右,宿松突破500亿元,潜山、太湖、望江、岳西接近400亿元。

(六)在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上取得新进展

发展服务型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开拓创信金融服务。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产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强化工业设计。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创建工作,打造一批工业设计产业园区,培育壮大工业设计人才队伍,推动新型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力争到2020年,培育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推动销售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等新模式,扩大新型业态促进线下生产与销售。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直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围绕主导产业定位,进一步明确产业改造升级发展路径,优化技术改造顶层设计。建立由高校、知名企业组成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家库。

(二)强化联系帮扶。建立市级领导调度和联系制度,每个市级领导联系1个县(市、区)和1-2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个性困难和问题;市主要领导不定期听取汇报或召开调度会,并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重点协调解决。继续开展千名干部驻企服务行动,“派单销号”,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企业的各项措施。

(三)强化项目支撑。对接中国制造2025及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国家重大工程包,专项建设基金、技术改造等国家政策,加快储备一批前期工作完备、建设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动态建立工业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国家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将国家、省专项补助资金和安庆市政策扶持资金纳入统一调度,促进一批重点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争取每年开工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不少于10个。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和外地引进企业,组织招商小分队驻外开展以商招商。

(四)强化政策保障。市财政每年安排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引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启动产业发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对已经获得银行贷款的工业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对符合中国制造2025投资方向的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助。按照“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诊断—企业组织实施—对项目进行补助”。

(五)强化督查考核。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联合有关部门成立督查组,每季度对各地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落实情况实行督查。将各县(市、区)和市直责任部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工业大会,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先进县(市、区)和部门及企业进行评比表彰。


安庆市人民政府

2016年7月27日

(作者:安徽 安庆市)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