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2016年安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产业发展势头向好 相关问题亟需重视

来源:省统计局 编辑:徐晏秋 分类:安徽文产 时间:2018-02-08
【字体: 】 【视力保护:

一、基本情况

1. 行业地区集中度高。据国家统计局反馈,2016年,安徽规模以上[1]文化产业企业228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6%和15.3%。从产业看,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批零业、服务业企业分别为1089家、452家和739家,各占47.8%、19.8%和32.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9.1亿元、504.7亿元和352.5亿元,占64.5%、20.9%和14.6%。从地区看,合肥、滁州2市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1.3亿元和242.1亿元,各占全省的39%和10%,合计占49%;铜陵、淮南、宿州、芜湖市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较高,分别增长128.5%、62.6%、50.6%、37.3%。从企业看,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有466家,比上年增加66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1家,康佳电子、华文国际、海尔电器、惠科金扬、山鹰纸业等5家企业超50亿元。

2.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省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4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12.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以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投资体量较大且增长较快,投资额分别为407.6亿元、311.6亿元、249.8亿元和189.5亿元,增长33.4%、21.9%、21.7%和33.2%;占全省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8%、21.4%、17.2%和13%,合计占79.6%。合肥、芜湖、马鞍山市文化产业投资过百亿,投资额分别为455.7亿元、184.4亿元和129.7亿元,增长33.2%、34.2%和38.3%;各占全省的31.3%、12.7%和8.9%,合计占52.9%;蚌埠、亳州和宿州市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22%、81.4%和36.4%。

3. 文化科技融合向好。2016年,全省获授权文化产业专利5998件,比上年增长6.4%。其中,获授权代表核心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1173件,增长30.8%;占授权专利的19.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合肥、芜湖获授权发明专利超百件,分别达520件和182件。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中,有14.8%的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共投入研发经费20.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1.3%,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0.42个百分点;共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13.6亿元,户均0.29亿元。规模以上文化批零业中,有28.4%的企业开展了营销创新,户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亿元,是未开展营销创新企业的2.9倍。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中,有38.7%的企业开展了营销创新,户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73亿元,是未开展营销创新企业的1.8倍。

4. 文化消费稳定增长。安徽已连续3年开展为期3个月的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2016年,全省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期间,通过将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给看书、看报、看戏、看电影、看电视“五看”消费者,累计吸引文化消费人数8736.6万人次,消费总额167.6亿元,比上届分别增长15.8%和19.5%。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对全省文化消费的引导力不断增强。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559元,比上年增长16.4%;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10.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233.3元,增长16.7%,比人均消费总支出增幅高3个百分点;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11.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949.1元,增长13.7%;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9.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1. 行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一是部分行业增长乏力。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新闻出版发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99.6亿元,下降5%;工艺美术品生产和文化专用设备生产主营业务收入287.2亿元和99.3亿元,仅增长1.9%和3.2%。二是地区间差异大。全省10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最高的铜陵增长1.29倍,但淮北、安庆、六安、马鞍山、宣城和池州6市主营业务收入负增长,分别下降28.3%、25.1%、19.4%、17.4%、13.7%和0.1%。

2. 企业亏损面较高。在全省228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有323家亏损,比上年净增38家,亏损面为14.2%。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亏损企业71家,比上年减少7家,亏损面为6.5%。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亏损企业分别为59家和193家,净增5家和40家,亏损面为13.1%和26.1%。总体来看,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亏损面仍然较高。

3. 文化进出口低迷。一是文化进出口全面下滑。2016年,全省文化产品进出口额9.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降幅比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高1.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2203万美元,下降4.7%;出口9亿美元,下降9.1%。二是出口产品相对单一。全省文化产品出口中,有九成以上的产品为工艺美术品、玩具和游戏器材及娱乐用品,这三类产品出口额8.4亿美元,占全省文化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达92.6%。

4. 文化消费水平低。一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全国平均少35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的81.4%;占人均消费总支出比重为10.6%,比全国平均低0.6个百分点。二是农村文化消费水平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全省和城镇居民分别少609.9元和1284.2元,差距比上年扩大105.3元和205.3元;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人均消费总支出比重比城镇低2.2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1.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复制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展览展示等传统业态延伸产业链。培育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推动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建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做优做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合理布局重大文化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字出版基地、动漫产业基地、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基地。

2. 加大文化对外开放度鼓励和支持品牌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文化企业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在境外兴办文化实体,建设海外文化基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加快培育民营文化贸易企业,增强国际市场营销能力。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开展部省对口合作项目。支持演艺娱乐、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文化贸易项目,扶持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艺术、传统技艺项目,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传播转型升级。鼓励省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3. 提升文化消费获得感。以国家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为契机,做好合肥市、芜湖市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试点工作,出台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方式,引导、支持文化企业提供更多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改善文化消费条件,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提高文化设施的布局密度和质量。持续开展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大力培育文化消费需求;加快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拓展新媒体文化消费。




[1] 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或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从业人数在50人及以上或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企业,其中文化和娱乐服务业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


(作者:安徽)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