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编辑:徐晏秋 分类:安徽文产 时间:2018-02-08
【字体: 】 【视力保护: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强化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主要指标增幅快于全国,新型业态发展迅速等显著特点。同时,产业总量不大、亏损企业较多、部分行业、地区发展速度趋缓、水平偏低等应引起重视。

一、基本情况

1.主要指标快于全国。2015年,全省拥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1907家,比上年净增322家,增长20.3%,增幅比全国高12.5个百分点。全年共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33.7亿元,比上年增加108.9亿元,增长15%(未扣除价格因素影响,下同),增幅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79%,比上年提升0.3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比全国高0.15个百分点。

2.文化服务发展较快2015年,全省规模(限额)以上文化制造业、批零业、服务业单位分别为996家、343家、568家,比上年增长13.2%、4.9%、50.3%;实现增加值分别为395.2亿元、79亿元、359.5亿元,分别增长15%、下降6.5%、增长21.2%,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及增加值增长均明显快于整体文化产业;文化制造业、批零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的47.4%、9.5%、43.1%,文化制造业占比与上年持平、批零业下降2.2个百分点、服务业提升2.2个百分点。

3.新型业态发展迅猛。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单位数分别比上年增长63.1%和53.3%,居文化产业10大行业类别前两位。全省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44.2亿元和106.1亿元,分别增长40%和20.5%,增幅比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高25个和5.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3.7个和7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和12.7%,分别提升0.9个和0.6个百分点。

4.地区发展特色纷呈。一是合肥、蚌埠、滁州规模较大,三市分别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73亿元、69.3亿元和65.1亿元,占全省48.9%。二是马鞍山、阜阳、宿州发展较快,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4%、20.2%和18.4%,比全省高8.4个、5.2个和3.4个百分点。三是蚌埠、黄山、滁州等占GDP比重较高。蚌埠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53%,比全省高1.74个百分点,黄山、滁州、合肥和阜阳占比分别比全省高1.23—0.7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1.总量有待提高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06%,比同期GDP占全国比重低0.1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9%,比全国低0.18个百分点。从中部比较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中部第二,低于湖南,高于江西、河南、湖北和山西;但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居中部第四,低于湖南、河南、湖北,高于江西和山西。

2.规模企业发展2015年,全省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增加值451.2亿元,增长11%,比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低3.9个百分点;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4.1%,下降1.9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亏损企业达285家,比上年净增81家;亏损面为14.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限额)以上文化制造业、批零业、服务业亏损企业分别为78家、54家和153家,净增16家、10家、55家;亏损面分别为7.8%、15.7%和26.9%,提高0.8个、2.3个和1个百分点。

3.部分行业增速低。一是文化批零业发展滞后。2015年,文化批零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5%,增幅比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低21.5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省批零业现价增加值低15.9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9.5%,下降2.2个百分点。二是新闻出版发行服务等发展偏弱。2015年,新闻出版发行服务、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增加值分别增长7.6%和8.3%,增幅比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低7.4个和6.7个百分点,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5%和15.2%,比上年回落0.2个和1个百分点。

4.地区发展差异大。一是增幅差异大。2015年,16个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低差18.9个百分点,11个市增幅低于全省,淮北、六安、池州和安庆4个市低于10%。二是占GDP比重差异大。16个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低差4.27个百分点,11个市占比低于全省,8个市低于3%,淮南和铜陵占比最低,分别为1.31%和1.26%。

三、几点建议

1.发展新格局,做大产业总量。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活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逐步降低资本准入门槛,调动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文化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合理布局文化产业主导业态、园区(基地)、重点项目等,重点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蚌埠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合肥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基地等,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2.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扎实推进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投资力度。省级文化强省资金重点扶持一批特色明显、实力雄厚、辐射和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创建一批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扶持,鼓励规模文化企业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通过上市、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做大做强。

3.快科技创新、产业合,推动产业升级。深度融入创新驱动工程,推进文化服务业标准化管理,争创文化服务业知名品牌。加强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持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出版、影视、演艺等领域技术研发和装备水平。用“互联网+”、“科技+”、“创意+”等新兴业态来引领转型升级,推动融合发展,加快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转变、向高端服务业转变。

4.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合理布局区域特色结构我省雕塑工艺品制造个体户主要集聚在蚌埠、阜阳、合肥、黄山,文艺创作与表演个体户主要集聚在黄山、阜阳、亳州、宿州,玩具制造个体户主要集聚在滁州,要按照这些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以规划引导推动相关地区依托首位产业、核心项目和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同时,要立足各地产业优势,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包装装潢印刷、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制造、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首饰工艺品及收藏品批发等产业园区(基地)。

(作者:安徽)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