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屡陷经营困境

来源: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网 编辑:徐晏秋 分类:安徽文产 时间:2018-02-08
【字体: 】 【视力保护:

吸引民资保护传统文化

8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合肥市徽园内的皖江文化博物馆,这是一家免费开放的、纯公益性的综合类民办博物馆,馆藏文物达数万件。该馆集中展示了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皖江文化,如皖江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陈独秀、方苞、姚鼐等的作品史料,薛家岗、张四敦、凌家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0里皖江的民俗民情等,见证了皖江文化的亘古历史和源远流长。皖江文化博物馆设有史前玉石展厅、铜器展厅、古陶瓷展厅、明清瓷展厅,展厅内还陈列一些民俗古典家具、艺术作品,以及体现皖江民风民俗的藏品,尤其是桐城“六尺巷”故事——清代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家族祖先画像图,十分罕见。该博物馆藏品十分丰富、文物弥足珍贵。

皖江文化博物馆馆长伍波告诉记者,该馆已投资数千万元完成第一期建设,2015年12月19日开馆,一直对游客免费开放。在徽园灯光秀期间,最多一天接待参观人数达6万人次。省文物管理局有关专家称,皖江文化博物馆在挖掘整理皖江流域珍贵文物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究和发展皖江文化提供了详实的文物素材。7月28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位于合肥新站区磨店社区少全民俗文化馆,馆内现有农耕器具、字画、木制床等藏品2000余件,展厅里展示的蓑衣、斗笠、水车、石磙等农耕器具,形象地展现了先辈们的农耕文化生活,让很多游客和市民流连忘返。谈起创建民俗文化馆的初衷,馆长葛敬高告诉记者,他生在农村,又是木匠出身,对古老的木制农具有着特殊的热爱。自2003年开始,他开始业余收藏这些农耕农具。“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但随着农业机械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古老的农耕器具正逐步消失了,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农耕文化,我开始收藏各种古老的农具和家具,因为有些农具不保护起来以后很可能就见不着了,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农耕文化,让记忆继续传承下去。 ”

在庐江县郭河镇,由当地农民企业家朱启祥自筹千万资金,积三十余年之收藏,建成巢湖流域农耕民俗馆。民俗馆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巢湖流域农耕源流、农耕器具、传统习俗、乡村工匠等。该馆以“民俗民风”为主题,集垂钓、采摘、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成为传承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 据悉,目前民间投资收藏和创办收藏场馆的热情高涨,我国已注册的民办博物馆近500家,民间文化收藏馆就更多。作为文物大省,近年来,我省民办博物馆也发展很快,经政府部门批准的民办博物馆已达62家,仅合肥市就有7家。

民办博物馆屡陷经营困境

民办博物馆资金投入相当大,场地自己租、人员自己聘、水电费自己交、藏品自己买,除此之外,安保、防火防潮、藏品修复等管理成本也很大,完全靠个人投入很难持久,一些民办博物馆出现经营困难,有的面临闭馆之痛。在做文化公益与养活博物馆之间,不少民办博物馆陷于两难境地。虽然馆内一件藏品价值数千万,但展馆却亏本运营。

近日,在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内,55名来自德国汉诺威、不莱梅、莱比锡3所孔子学院的师生在体验安徽的民俗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本报通讯员 葛宜年 摄

在蜀山区井岗镇十八岗村,全国首批、安徽省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坐落于此。古色沉香、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精美的石刻木雕,极具文物价值的瓷器、青铜器等,这些精美的藏品展示了徽文化的繁华与魅力。馆长宣繁秋告诉记者,纵观我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可谓冰火两重天,有的发展形势很好,但大多数民办博物馆经营举步维艰,生存状况堪忧。

“我们建馆的土地一直没有定性,至今还是租赁,几十年后土地问题如何解决?一旦土地使用权被收回,展馆建设、人力心血、巨额投资等岂不全部白费?”宣繁秋担忧地说。另外,民办博物馆最大的资产和价值就是馆内藏品,以及藏品文物的质量和数量。但在办理银行贷款时,属藏品类和文物类物件却不能抵押或者进行资产评估,不能办理银行贷款,这对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壮大不利。

据了解,源泉博物馆目前门票是每张30元,一年门票收入50万元左右,但由于博物馆用电属于商业用电,仅此一项每年支出就达20多万元,再加上人工费及养护成本等,基本上是亏本运营。皖江文化博物馆则全是免费开放,不收门票,等于每年公益支出100多万元。 磨店社区少全民俗文化馆葛敬高馆长告诉记者,他最担心还不是盈利问题,主要还是场馆问题,一方面是现有场馆空间有限,无法存放更多展品;另一方面磨店社区实施大拆迁,如果现在的展馆要拆,这些藏品将如何“安身”?他希望政府能在场馆建设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让民俗文化馆能继续办下去。

民办博物馆亟待做大做强

民办博物馆如何才能走得更远、办得更好,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一些创办者呼吁,民办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一样做着文保事业,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获得社会的认同。

安徽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认为,民办博物馆保护和传承着民俗地域文化,理应得到各方面的帮扶。政府应积极引导、依法管理,将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纳入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国有博物馆可以从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等方面开展对口帮扶,支持民办博物馆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民办博物馆行使社会职能,其运营经费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当然,民办博物馆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扶持,应坚持“以文兴商、以商养文”,走多元化、市场化运作之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2015年3月20日,我国《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该条例规定博物馆包括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对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早在2009年,我省也制订了《安徽省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草案)》,其中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规范民办博物馆的设立、加强藏品的保护与展示、实施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和扶持民办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合肥市蜀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2016年合肥市蜀山区扶持产业发展政策》,蜀山区在全省率先设立了非国有博物馆扶持专项资金。规定:凡是获得国家级、省级“十佳非国有博物馆”的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省、市级文化(体育)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分别给予10万元至30万元奖励补贴。对于有馆藏文物研究文献出版发行的,给予10万元奖励。另外,为鼓励非国有博物馆体现公益性,规定对全年免费参观人数达3000人次以上的非国有博物馆,将给予10万元的补贴。

省文化厅博物馆处李玮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民办博物馆、收藏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省正在修改完善《安徽省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草案)》,将征求各方意见,不断加大民办博物馆的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支持民办博物馆做大做强。 题图:游客在合肥徽园内参观皖江文化博物馆。

(作者:1)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