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陈越好的不只有酒 30年以上宣纸每刀10万元

来源: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网 编辑:徐晏秋 分类:安徽文产 时间:2018-02-08
【字体: 】 【视力保护:

9月6日,在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捞纸工人正在捞制宣纸。 记者 范克龙 摄
 

“宣纸质量的好坏外行人很难分辨,市场上普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很多书画纸都在打着宣纸的牌子销售。 ”

价与市——价格居高不下,产品鱼龙混杂

9月6日,秋雨时至,烟锁群山。记者来到“宣纸之乡”泾县,一片群山掩映的大山深处,坐落着中国最大的宣纸厂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

“前几年宣纸价格涨得厉害,从2011年到2014年间,价格从400元/刀涨到了2000元/刀。近两年随着调控力度加大,宣纸价格趋于稳定,但仍是纸中贵族。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宣纸以前主要是出口日本等国外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书画市场的繁荣,宣纸需求量大幅增长,价格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因具有特殊的保存、收藏的价值,宣纸逐渐成为一些藏家投资的新宠,人为的囤积收藏,也导致了宣纸价格居高不下。

宣纸按原料配比不同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种。记者在泾县宣纸文化园的销售中心看到,普通红星牌净皮四尺2000元/刀,特净四尺2100元/刀,而一些精品宣纸价格更高,如严格按古法制作的乾隆贡宣,市价可达1.59万元/刀。

“好酒越陈越香,宣纸也是越陈越好。 ”宣纸工艺传承人朱建胜介绍,由于陈纸书写效果更佳,价格往往越陈越贵。5年以上的陈纸价格基本上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10年的红星宣纸可以卖到5000元/刀,30年以上的陈纸,市价甚至可达10万元/刀。

中国宣纸行业协会副会长邢春荣介绍,由于宣纸质量的好坏外行人很难分辨,市场上普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很多书画纸都在打着宣纸的牌子销售,导致宣纸市场鱼龙混杂,真假莫辨,不仅搅乱了整个宣纸市场,更严重破坏了宣纸的美誉度。

“书画纸是以龙须草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原料强漂出来的,从原料到成纸只需几天时间,成本远低于宣纸。 ”胡文军介绍,一般手工书画纸成本在70~100元/刀,少数掺檀皮的成本可达150元/刀,而宣纸当前的制作成本在1000元左右,如此悬殊的成本差异,导致市场上以次充好的现象普遍,影响了宣纸产业的健康发展。

“宣纸是泾县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皮、草、水、技,四者缺一不可,离开了泾县就造不出正宗的宣纸。 ”

质与量——求质不求量,做好每一张纸

宣纸奇货可居,为什么长期做不大产业规模呢?胡文军介绍,宣纸消费本属于高端、小众市场,同时受到原料、人才等因素制约,难以实现规模扩张。

“宣纸是泾县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皮、草、水、技,四者缺一不可,离开了泾县就造不出正宗的宣纸。 ”胡文军介绍,制宣纸必须用泾县地区的山泉水,外地水和自来水都不能替代;青檀皮也必须取自本地的青檀树,且以新生3年的树枝为最佳;稻草以泾县优质沙田长秆籼稻草为最佳。近年来,当地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缺少对原材料基地的投入和培育,青檀林基地逐年荒芜,稻草供应也成问题。

除了原材料限制,人才瓶颈也制约着产业发展。邢春荣表示,宣纸生产保持着传统的手工操作,苦、脏、累,习艺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待遇又一般,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宣纸生产,目前工人老龄化情况日趋严重,技术工人青黄不接。

宣纸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从选材、制浆到捞纸、晒纸、剪纸,共有108道工序,造出一张纸需要3年时间,决定了产量不能大幅波动。“草收上来后要浸泡晾晒三五个月,做成草坯存放半年以上,让其充分氧化发酵,然后晾晒8到10个月,再存放1年方可用于制浆。 ”邢春荣说。

胡文军认为,当前宣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未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宣纸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企业应该专注于产品质量,坚持做好每一张纸,擦亮宣纸的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汪六吉宣纸有限公司是泾县一家老字号的民营宣纸厂,该公司负责人李正明介绍,为保证宣纸品质,企业坚持走精品路线,按照古法工艺生产宣纸,求质不求量,宁可少销也要保证质量。 “现在每个月生产600多刀宣纸,平均利润只有10%,但我们并不担心没有市场,而是坚持做品牌。做宣纸只要客户认可有回头客,生意就不难做。 ”

“机器做出的宣纸无论是外观还是均匀度都非常漂亮,甚至超过手工纸,但画家一试笔就不行了。 ”

变与守——承袭传统工艺,探索产业创新

在泾县宣纸厂的捞纸车间,捞纸工两两一对正在捞纸,只见两人将纸帘轻轻放入盛满纸浆的水槽中,来回淘了两下再抬起,一张雪白如玉的宣纸便从纸帘上揭下。

掌帘师傅张中平做了30多年的捞纸工,一天能捞1000张宣纸,他告诉记者,捞纸是宣纸成纸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看似简单的一组动作,其实并不容易掌握,因为纸张的厚薄均匀取决于掌帘师傅和抬帘师傅的默契配合,以及掌帘师傅精准的手上功夫。 “手就是一杆秤,轻重缓急全凭感觉,没有长期训练干不了,年轻人要做到抬帘至少需要一两年,做掌帘师傅至少需要三五年时间。 ”

宣纸制作承袭古法,坚持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繁琐,给人效率低下之感,能否通过技术改造甚至机械化的方式,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呢?

朱建胜告诉记者,以前宣纸二厂也曾尝试过机械化造纸,“当时机器做出的宣纸无论是外观还是均匀度都非常漂亮,甚至超过手工纸,但画家一试笔就不行了,由于机器造纸改变了宣纸特性,难以达到中国画的笔墨效果,后来生产线不得不关闭停产。 ”

“产业创新,首先要承袭传统工艺。在保证宣纸品质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技术改造,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胡文军说,以前晒纸车间靠烧煤供热,厂区里矗着十几个大烟囱,现在通过改造全部实现蒸汽供热,节能又环保。此外,划槽、压榨等环节也都实现了机械化。

为适应市场,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进军印刷品市场,开发出邮票专用宣纸、摄影专用宣纸等产品。去年企业成功研制了世界上最大的宣纸,纸长11米,高3.3米。 “原来最大的宣纸不过两丈,这种宣纸三丈三,整个制作过程需要100多人参与,仅捞纸就需要44个人合作。 ”胡文军欣喜地介绍,巨宣一推出就受到市场热捧,首批生产1500张,原计划20年卖完,没想到去年就卖了300张,照这个速度,不到5年就能卖完。(范克龙)

(作者:1)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