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玩法』变了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陈飞 分类:安徽文产 时间:2020-05-22
【字体: 】 【视力保护:

“云端”看展,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一大特色。云直播、云讲座、VR赏景等线上活动,不仅催生博物馆模式的变革,更给观众带来全新博物馆体验——



安徽博物院《融·合——4~5世纪北魏平城文物展》中展出的辅首衔环。

5月17日,铜陵中国数字铜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包括线上、线下两大部分。观众正在数字体验馆参观。 本报通讯员 过仕宁 摄

5月18日,游客在安徽博物院参观《融·合——4~5世纪北魏平城文物展》。当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不仅反映了博物馆对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认识,更体现了当今世界多元一体、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的文明发展大格局。今年,安徽各大博物馆整合云展览、线上讲座、有声导览、直播等在线资源,搭建起一个“云上博物馆日”。线下,博物馆、纪念馆当日免费开放,但依然采取预约和限流制度。

观展

严谨文案与活泼场景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省内各地博物馆新推多个展览。阜阳市博物馆《文苑撷英——安徽省文物总店典藏文物展》开展,蚌埠市博物馆与宿州市博物馆联合推出《翰墨齐辉——宿州名人书画展》,马鞍山朱然墓博物馆推出《佳山旧约——吴志兴等三人书法联展》,安庆市博物馆推出与青岛德国总督旧址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特别临展《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青岛优秀老建筑展》。安徽博物院则新推重磅展览《融·合——4~5世纪北魏平城文物展》,这也是山西大同考古所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首次在国内亮相,绝美壁画、丝路珍宝,甚为壮观。跟往年不一样的是,安徽博物院这次博物馆日的重磅展览要上“直播”。

谁来讲,讲什么,如何讲,对于将社会教育功能作为本职工作之一的博物馆来说,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讲解本就是讲解员的术业专攻,但是,直播镜头里的“主播”不仅只是讲解员,还有策展人、志愿者、业界专家等。本次新展的策展人何倩首次担纲大型展览策划,她说,不仅要考虑到布展的科学有效,也需面对直播室里的通识解说。如何实时与观众互动,如何化严肃文案为活泼场景,种种新考验正在开启。早在3月25日,安徽博物院已联合腾讯新闻与国内其他九家一级博物馆联动开展宝藏四方云直播计划,带领网友云端之上赏国宝,近距离欣赏徽州古建筑之美,那一场直播吸引了47.3万网友在线观看。主播史巍是安徽博物院的一位志愿者,在他的带领下,观众们云游“徽州古建筑”展厅,感受徽州古建民居、祠堂、牌坊的“三绝”之美,欣赏木雕、砖雕、石雕“三雕”之精,了解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体会徽文化之博大精深。而另一场“浑厚华滋——黄宾虹书画作品展”目前正在展览中,将在6月份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进行直播,以策展人对研究专家的访谈形式进行,不仅现场品画作,更会详细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

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张钟云介绍,博物馆数字技术日渐成熟,之前博物馆考虑更多的是数字展览的技术、清晰度等问题,疫情之下的线上展览推广正在提速,一项展览,要让观众看得清楚,更要让观众听得明白。为了弥补观众不能到达现场的缺憾,直播间里的讲解,甚至比现场的讲解时间更长、内容更详细,同时还会配有更生动的声画效果,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广泛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观展的兴趣。相比博物馆的日常参观人群,一场约2小时的网络直播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人的观众在线收看,据了解,安徽博物院此前的三场直播,共有200万观众观看。面对如此数量的观众,面对“弹幕”中观众提出的各式问题,也需要“主播”拥有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知识拓展能力。线上直播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在未来吸引更多观众实地参观博物馆,观众从猎奇的心态转为真正感知文物信息,博物馆直播才算是成功。

学游

多维体验与深度研学

因为疫情原因,一些博物馆此前拟定的部分交流展览取消或延期了,不同程度地存在临时展览项目匮乏的现状,如何继续为参观者提供优质服务,让参观者有兴趣更有收获?将馆藏特色高品质重新呈现,不失为解决新展策划的好办法。安徽博物院策划交流部主任卞坚介绍,比如此次“浑厚华滋——黄宾虹书画作品展”,150多件藏品包括册页、扇面、立轴,全方位立体式呈现,压箱底的宝贝经过策展人的“头脑风暴”重新散发光芒,从而吸引有兴趣的观众深度关注、深度研究学习。记者在该展厅遇到两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两人饶有兴致地仔细研读,讨论技法,颇有收获。

特殊时期的博物馆,围绕馆藏文物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更丰富了,形式更多样了。各馆充分利用好已有的馆藏资源,精心策划展览与社教活动,让游客既可以用眼睛“云游”各馆线上展览和实景展厅,也可用耳朵“听游”展览讲解,还能与家人朋友一起体验“学游”博物馆,参与线上讲座、课堂,公共教育及博物馆知识问答活动,在真实与虚拟之间,体验多维度的博物馆之旅。此次博物馆日期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利用线上平台,开展创意视频比赛、手工教学、主题特色科普讲解、科普课堂“进社区”等活动;安徽博物院携手新华书店门店,推出博物馆日“文化读城”特别活动,通过各地特有国宝文物的线下海报、展板展示以及国宝微课堂、线上讲座等多种形式,“约会”国宝;渡江战役纪念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中国桥——中塞(塞尔维亚)友谊世代传”云社教活动,开启中塞友谊之旅;亳州市博物馆在线开展“童心聚力同抗疫——亳州市儿童绘画大赛”、有奖知识竞赛等活动;淮北、淮南、皖西等博物馆开展“云游博物馆”活动;马鞍山市博物馆联合马鞍山中广有线电视台开播为期三年的“马鞍山·电视博物馆”专栏;黄山市博物馆协会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主场活动,推出“文博云课堂”,讲解徽商精神、徽州建筑、红色足迹、状元故事等,积极打造“永不落幕的博物馆”。

文创

文化属性与想象空间

如今,文创已逐步成为展现文物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年,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四市14家博物馆参加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之一——“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市文物联展”,选送包括78件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140余件馆藏精品参展,参展交流的同时,也将向社会展示推广四市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及研学社教活动。

为适应市场需求,在文创经营上,各家博物馆一直在积极探索新方法。5月15日,安徽博物院文创产品在天猫平台上新,并线上直播带货。据了解,安徽博物院天猫旗舰店4月中旬正式开业,是全省首个在天猫亮相的博物馆,也是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博物馆天猫店。淘宝直播是与文物、文创结合,进行淘宝带货,成为博物馆另一种亮相方式,博物馆工作人员化身主播,解读博物馆的历史、馆藏、文物、文创和展览,观众们可以通过直播直接购买看中的文创产品。5月14日,亳州有“礼”文旅智慧商店上线。亳州文旅智慧商店采用无人售货经营,自助取货、手机付款,可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销售功能,24小时满足市民和游客在亳州进行消费活动,亳州市博物馆把文旅智慧商店开成连锁店,在当地的部分景点、体育馆等进行布局。张钟云认为,通过线上消费者的即时反馈,可以改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这对于文创的商品属性而言非常重要,取得文创产品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的有效统一,是博物馆文创发展最重要的一点。近年来流行的“新国货”“国潮”等商品概念,一定程度上由博物馆文创而起,之后又由商业平台助力形成跨界合作趋势,积累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诞生新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类。(记者 晋文婧/文 许昊/图)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