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坚持守正创新 铸造安徽文化新辉煌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徐晏秋 分类:安徽文产,产业聚焦 时间:2019-09-03
【字体: 】 【视力保护: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安徽省委、省政府1997年提出“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并相继制定出台了《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我省基本建成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文化事业服务力和产业竞争力、文化发展保障力强的文化强省,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徽风皖韵”的文化强省建设之路。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特征是其现代性,具体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内容及平台的不断创新和丰富。一是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现阶段安徽各地区间、城乡间和不同群体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要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公共文化资源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整合,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均衡发展。二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实中存在的部分公共文化产品低水平、同质化、形式陈旧、受众面窄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不相匹配。因此,我们在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及供给层面应建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推动优秀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继续推进省市级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拓宽群众获取优质文化资源的渠道。积极打造文化惠民品牌化工程,推动优秀公共文化产品走进群众、深入群众。三是传承弘扬安徽优秀文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立足我省优秀文化资源,挖掘其当代价值。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形式、新平台,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优秀文化焕发时代新生命,融入现代新生活。

推动文化跨界融合,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跨界融合,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是加快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的有效路径。一是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推进我省国有文化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打造几家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航母文化企业;大力引进知名文化企业进入安徽市场,提升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质量;鼓励扶持民营及小微文化企业加速成长,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多样性发展。二是推动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品跨界合作,将传统与时尚、科技相结合,支持传统文化产品网络化、数字化生产传播。另一方面鼓励、引导新型数字化文化产品,如网络直播、有声电子读物等新业态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安徽一方面应依托现有成功模式,复制打造一条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另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利用好老旧厂房、工业遗址、历史街区等,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建成一批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空间。同时大力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促进文博非遗资源与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产业深度融合。四是深化文化旅游业发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文化,通过数字技术、人工智能、VR等高新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游客能够体验、感知的文化内容和产品。另一方面要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依托遗址、文物、博物馆等有形文化遗产和戏曲、民俗、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感知文化内涵。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当前主流媒体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要求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顺应时代潮流,壮大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营造网络舆论强势。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关键在于内容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一方面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迎合时下受众的文化需求和信息诉求,实现分众化、精准化传播,增强用户黏性和信息到达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在网络舆论场主动设置议题,转换传统宏大叙事方式和话语符号,利用H5、短视频、移动直播等互动参与性强的新技术、新载体,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营造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二是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拓展文化传播渠道。伴随着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5G技术的商用,更多未知的新媒体平台和业态将会得以催生,从而促使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省文化传播还存在辐射力不强、影响力有限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加快转变传统的单一文化传播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无界化、数字化、互动化、多功能化等传播优势,依托各地融媒体中心建设,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全方位、全视角、多平台、多渠道进行文化传播,切实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

推动文化“走出去”,构建对外文化交流体系。推动文化“走出去”,构建对外文化交流体系成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是深挖我省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现象级文化产品。文化“走出去”核心在于文化内容的生产与创新,文化内容要想打动人必须要树立精品意识,创造具有安徽符号特色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生产体现安徽地域文化元素且符合国内、国际受众需要的文化产品。以安徽传统文化为例,精心选取一些大众认可度高的故事素材,挖掘出符合当代价值追求的元素,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内容表现形式,融合时尚流行元素,创作出系列主题文化产品,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数字化产品、实体产品,切实打造一批唱响安徽品牌的现象级IP文化产品,提升安徽优秀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二是塑造安徽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产品“走出去”。一方面应将安徽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文化产业的开发与文化产品的设计,围绕安徽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创造性转化,打造集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产业发展模式,提高消费者对安徽文化品牌的接触率和接受度。另一方面要针对国内外不同受众的喜好,紧跟时代潮流发展,研发设计文化产品和服务,突出文化内涵与原创性,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品牌。三是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安徽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传播技术手段,强化海外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发展和促进文化贸易合作与交流,推动安徽各种类文化产品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扩大安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文化人才培养发展体系。人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源泉,人才是文化强省的根基。安徽省《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人才兴文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一方面,要健全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高层次文化人才是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智力支撑,要加大对高层次文化专业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实施“安徽省文化名家”工程、“六个一批”拔尖人才工程和“青年文化英才”扶持工程,造就一批文化领域各门类的拔尖人才和文化名家。另一方面,要加强高素质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基层文化工作者需要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必须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要以专职文化工作人才、业余文化骨干为主体,同时鼓励民间文化能人、文化传承人积极参与,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基地)

(作者:袁维海)


联系我们

策划、编辑:阮晓昕、徐晏秋

热线:0551-65179957

Q Q:1766296046

安徽文化产业电子商务联盟|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征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60  皖IPC备17003660号-1  网站管理中心

Copyright © AHCID.com All Rights Reserved.